管理大学生妙招除了家长会还有哪些办法
大学生说“不要家长干涉,和父母有代沟”、学校老师说“或许一开始大学生会反对家长会,但以后会感谢你”、教育专家说“‘需要监护的成年人’不应排斥家长会”……昨天,本报“大学生是否需要家长会”的报道亮出了众多学生、家长和教育专家的观点。那么,除了家长会,学校还有什么招数来管理大学生呢?浙江工商大学、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经贸管理分院等高校纷纷贡献了自己的妙招。
浙江工商大学:
“助理辅导员”和学生打成一片
“学弟学妹不会把我当成‘学监’,都喊我姐。”沈丹虹是浙江工商大学的一名“助理辅导员”。当然,她不是老师,只是一名大学生。
沈丹虹说,她的任务就是和学弟学妹打成一片,指导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。
“‘助理辅导员’是先期的沟通桥梁,我会联合一些好朋友、同学,和学弟学妹聊天。遇到严重的情况,再求助辅导员。”
作为大学生,沈丹虹对家长会也挺“感冒”。“正式的家长会应该没必要吧,那也真太把大学生当小孩了,其实缺少自控能力的学生也只是一部分啊,而且对孩子保护过头也是会让孩子吃亏的。”
作为大学生活的“过来人”,沈丹虹表示“助理辅导员”的建议,有时比学生的父母更有说服力,因为他们也是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和家长对话的。
浙工大之江学院经贸管理分院:
“学生百事通”让辅导员更轻松
依照教育部相关标准,一所大学中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应该是1比200。如果辅导员对每个学生的管理都事无巨细,根本管不过来。
“百事通,更轻松!”一个月前,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经贸管理分院成立了“学生事务中心”。
“中心员工”全是学生,从校务咨询、学生请假手续办理、访问预约、会议通知到热线咨询……这些原本需要辅导员老师承担的工作,现在全部由学生组织自主办理。
浙工大之江学院经贸管理分院党总支副书记黄钧辉则表示:“现在的大学生独立生活时间短,自立、自理能力较差,在生活上和学习上遇到各种问题,即使是像饭卡丢失了怎么补办之类的小事,都会来请教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老师。老师们整天围着学生转,没有时间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。‘学生事务中心’既让辅导员、班主任老师能从学生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,又能给学生锻炼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。”
记者了解到,“学生事务中心”运营一个多月来,已经接待了300多人次的来电或来访,处理了200多件事务……
“现在我有更多的时间找学生谈心了。”学生事务中心负责人、优秀学生辅导员褚华东老师说。
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:
西点军事化管理效果不错
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成立的3个“西点实验班”也曾引起广泛讨论,这里的学生不能像其他大学生那样自由随意,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。
3个特殊班级的日程表为:每周一至周五早晨6点45分集合,点名、军训、早自修,学生助管随时抽查他们的到课率、出勤率;晚上6点30分到9点30分集中晚自修,杜绝上网;专门的退伍军人教官每两周与每位学生至少谈话一次,每周周末半天体能训练。每班30人,其中两个班是大一新生,一个班是因染上网瘾而濒临退学的高年级学生。
去年3月,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出示了一份20页的“西点”报告。3个“西点实验班”结果显示:经管类第一学期7门功课当中,新生西点班5门主课平均分高于对照班(同年级同专业非西点班),且总平均分比对照班提高3.1分;在30人的老生西点班中,通过12学分的人数为23名,过关率为77%,而非西点班的50名同类学生当中,通过12学分人数为34名,过关率为68%。
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常务副院长王陆庄说,如果采用外国高校培养模式,商学院每年起码退学20多个大学生,哈佛大学可以宽进严出、优胜劣汰,但中国大学学生可以“优胜”,却很难“劣汰”,没有任何一所高校能放下面子对大批不合格学生说“退学”,也没有太多家长能接受。所以,必须尝试一种适合中国情况的、培养“后进生”的模式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