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沙大学生网 发表于 2009-6-23 23:28:30

“瘸子”理发师生活挺滋润 像《活着》里的福贵

<p align="center">

<table style="BORDER-RIGHT: #999 1px solid; BORDER-TOP: #999 1px solid; MARGIN: 0px 8px 8px 0px; BORDER-LEFT: #999 1px solid; BORDER-BOTTOM: #999 1px solid" cellspacing="0" cellpadding="0" width="550" border="0">

    <tbody>

      <tr>

            <td align="center"><img height="380" width="550" border="0" alt="" src="http://www.zjol.com.cn/pic/0/02/98/77/2987749_990402.jpg" /></td>

      </tr>

      <tr id="enp_pic_detail_tr">

            <td class="px12" style="PADDING-RIGHT: 3px; PADDING-LEFT: 8px; PADDING-BOTTOM: 3px; LINE-HEIGHT: 18px; PADDING-TOP: 6px" align="left" bgcolor="#e0e0c9">

              王欢 摄

            </td>

      </tr>

    </tbody>

</table>

</p><br />



<p>  



人生有多少变数和波折,恐怕没有人会知道。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怎么办,却是人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。</p><br />



<p>  杭州三堡一带有个小有名气的民工理发店,洗、剪加刮胡须全套服务只要4元。因为价格公道,理发店的生意一直不错。理发店的老板其貌不扬,他是个瘸子,不识字,曾经要过饭……</p><br />



<p>  网友给本报报料的时候说:“这个人,让我想起了小说《活着》中的主人公福贵,无论生活怎么对他,他都笑着接受并积极面对。老在报纸上看到有人跳楼跳桥,你们来写写这个剃头师傅吧,看看他的生活态度,说不定比心理专家还管用。”</p><br />



<p><strong>  不少“粉丝”愿意走上5里来剃头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  剃头师傅今年41岁,身高不足1.5米,因为不识字,他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,只知道在老家别人都他叫王献仪(音)。但这并不妨碍他拥有一门好手艺。</p><br />



<p>  他的剃头摊摆在三堡船闸水湘村桥东岸。严格来说,这根本称不上理发店。四根木棍搭起了一个简易帐篷,旁边横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,车上放着一面断了框的镜子,还有一些常备工具,剪刀、刮刀、洗发水、肥皂等。帐外挂着一块灰色的木板,上面用红笔歪歪斜斜地写着“民工理发”。</p><br />



<p>  简陋归简陋,理发摊却有自己一帮固定的粉丝,经常有人排队等理发。</p><br />



<p>  湖北人老张是这里的熟客。他管王献仪叫“瘸子”,把一拨拨的湖北老乡带到了王献仪这里:“我这些老乡都住在汽车南站那里的,他们来过一次就认准瘸子了。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走5里路过来理发。”</p><br />



<p>  王献仪正认真地忙着手头的客人,神情专注。人家叫他瘸子,他并不在意。王献仪说,他这里的客人都是老乡带老乡这么带过来的。能在这里生存下去,这些老乡们帮了不少忙啊。</p><br />



<p>  刚刚理好发的是杭州张家坝村的六十来岁的老大伯。王献仪忙完后把镜子端到他面前,问他,怎么样?大伯笑了笑表示满意说,下回我还来,到时候我再给你介绍几个人过来。</p><br />



<p><strong>  摔断过腿要过饭,瘸老板的经历不简单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  趁着空隙,王献仪和记者聊了起来。</p><br />



<p>  在河南老家,他还有一个哥哥和妹妹。十五岁那年,王献仪把左腿给跌断了,当时因为家里穷,没钱治落下了残疾。因为无法下地干农活,瘸了腿的王献仪在农村几乎成了废人。</p><br />



<p>  4年前,王献仪跟着老乡来到杭州,要起了饭。第一次向别人要钱,他连头都不敢抬,怕见人,心想千万别让同村人看见了。结果怕啥来啥,当时还真让同村的一个人看见了。那个老乡在杭州做油漆,给他扔下两块钱走了。</p><br />



<p>  要饭那种没有尊严没有希望被人嫌弃的日子,王献仪很快就厌倦了。2005年年底,王献仪遇到了一位靠捡垃圾为生的老乡。对方说,我这么大年龄还在干活,你这么年轻怎么就要起饭了?王献仪说,我的腿都废了,哪个老板会要我?老伯说:哎,在村里你不是会理发吗?这是门手艺啊。我们这有不少河南老乡,你便宜一点就是了……</p><br />



<p>  一语惊醒梦中人。是啊,自己十五岁在老家和师傅学过理发,后来因为外出打工村里人越来越少,加上腿脚不好放弃了,现在重新拿出来,总比要饭强吧。</p><br />



<p>  王献仪决定要靠手艺吃饭。</p><br />



<p>  他把要饭要来的钱全部拿了出来,花15元买个煤炉,8元买了铁锅,240元买了辆旧三轮车,还捡了张椅子和一些旧麻布。理发的工具,让老乡从老家捎了过来。就这样,理发摊支起来了。“我想我主要是要给附近和我一样的民工剪头,所以就找人写了一个牌子——‘民工理发’。”</p><br />



<p>  王献仪很想谢谢城管。理发摊开在那里,城管也来过,但看到他是一个残疾人,他们给了很多方便,让他注意搞好卫生,不要影响交通就可以了。</p><br />



<p><strong>  和母亲住一起,每天一瓶啤酒生活挺乐观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  听说是记者来采访,一位大伯就说,你们应该宣传一下老王,手艺很好,人也实在。我们老头子胡须又硬又多,那些理发店的小年轻根本不认真,只有王师傅会使刀子,剃得可光了。</p><br />



<p>  听着夸奖,王献仪一脸的皱纹都笑到了一起,他说,我的理发店就靠这些老顾客了。</p><br />



<p>  当被问到一个月能赚多少钱时,王献仪望了一下坐在身边的老母亲说,平均下来有2000多块吧。老娘在这里帮我烧饭,我俩一天伙食费20多块,我每天晚上还能喝上一瓶啤酒。这个时候,也是王献仪觉得最惬意最满足的时候。</p><br />



<p>  不过,水湘村桥马上就要拆了,王献仪的剃头摊也摆不下去了,他打算往北搬。</p><br />



<p>  问他今后有什么打算,王献仪又笑了:也没啥理想,赚的钱够养老母亲,够我每天喝上一瓶啤酒就行了……等今后攒够钱,换辆残疾车。</p><br />



<p> </p><br />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“瘸子”理发师生活挺滋润 像《活着》里的福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