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在校研究生休学收垃圾 梦想成为废品回收老大
5 A2 R$ h" b1 p. U
5 l* ], M5 e; e* V新闻晨报 2005-06-14 09:01' F5 J3 h$ U& J3 j
" g/ q5 Y% B% s3 ^( ?+ w* D/ p% X6 C1 I
2 {1 k0 J/ V' C; c' |6 T. V6 {9 g/ K
. b/ ~+ U9 w! H" J! k# \6 W3 M1 I- u: N" q% c4 Y
% I% x$ u* Y. W1 n' M+ y$ t9 G! N% g; N, r. Z! J
高志军,今年31岁,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一名普通的2003级研究生。不过他还有另一个身份——校园“垃圾王”,就如他名片上写着的:“同济大学校内废品回收站业务经理”。4 Y# M( s# p8 v+ r9 n6 K5 R; R! G5 E- u
这张名片上还有他的手机号码、办公地点,名片反面清清楚楚写着的经营范围是:回收纸板、书本、报纸、塑料、金属、旧电器等废旧物品。今年3月,高志军从同济大学休学一年,5月份,他又和同济大学物业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的排他性协议,将同济大学四平路等几个校区的垃圾回收业务全部承包了下来,一门心思从事他的“垃圾事业”,做一个“垃圾王”。4 Q' t$ q7 q* m7 U0 B0 `1 {
局外人看“垃圾王” 难以理解昏头了
' g' t' K, N% H. a2 t& s; X: t# g 堂堂的名牌大学研究生,读的又是同济大学的王牌学科,毕业后薪水基本能达到一年10万元左右,竟然要休学一年去当“垃圾王”,不少人都说他“昏头了”。有一次,高志军在校内某幢楼内收垃圾,楼下的阿姨就对他“横加苛责”:如果她是高志军的母亲,肯定会杀了他,辛辛苦苦供出来一个研究生,竟然不干“正事”去收垃圾。
3 D" _3 H; P1 g! _. u# [$ b3 K 记者在同济大学校内采访了几个学生,他们都表示难以理解这样的选择。大三学生小李说,不可否认,承包垃圾回收权也是创业的一条道路,但是自己肯定不会选择这么做,因为需要承受多方面的压力,比如家里的人肯定不同意。小李说,自从考进同济这样的名牌大学,家里人都非常为他骄傲,觉得他一夜之间鱼跃龙门,今后会从事比较体面的工作,所以他是断然不会选择放弃现在这样的专业,走上和高志军一样的路。甚至还有学生表示,要是自己去当“垃圾王”,女友也会在他人面前抬不起头来的。
6 ~' g5 t* O8 ] 校方看“垃圾王” 收垃圾也自有一番天地
D2 S& ~) c, v' C* ]; P0 N 记者在同济大学一食堂后面的废品回收站里见到的高志军,是一个黑瘦精干的小伙子。2 F* a0 L' S8 X3 E( F2 ?
高志军感慨说,这个项目起步真是不容易,中间遇到颇多坎坷。最初,他去找了校内创业协会,但是他们的兴趣并不大。于是他又给校长写信,想不到因为网络问题,电子邮件被退回来了,百般无奈之下,他只好直接去找了同济校办的老师,想不到竟然引起了学校的重视。校办詹萌老师听了他的构思后,觉得很有想法,就让他再去做个可行性报告。
0 S0 ]7 ^* g( r2 S6 E/ _2 ~; t 在看过了高志军的可行性报告后,校办几位老师专门进行了批示,由校资产管理处、学校后勤集团与高志军协商具体办法,高志军最后出资独家获得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、南校区、彰武路校区和沪东校区一年的垃圾回收权,并且先后投入了10万元。
6 g, F$ w0 D4 O% D- V$ v" c5 @ 学校资产管理处的张静芳老师表示,这样的大学生创业项目,是以往大家没有想到的,也没有学生提出愿意做,不过对于高志军的选择,学校还是表示支持,毕竟创业没有任何高低贵贱之分,收垃圾也会收出一番天地,学校会尽力给他提供帮助。; W% v) {2 a# W1 n% H$ ]8 c
“垃圾王”自述一年利润可有30万
. f) R9 e# v: S 高志军说,放着研究生不念,选择去当“垃圾王”,这与他的家族背景有关。在他的亲戚中,就有开设垃圾回收站的,因此他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,知道有利可图,他也看上了这里面的发展潜力。' k% Q0 L n6 ?% `1 d
在获得承包权以前,他也曾经和家里沟通过,他们都比较支持他的想法。“现在一天营业额是1000元左右,遇到学生离校这样的废品处理高峰期,营业额将会有大幅度提高,根据这个行业利润率,正常一年的利润应该有30万元左右,这还是同济大学部分校区的业务。”高志军把生意经读得很“透”。对于这些利润的用途,高志军也想得很明白,用一部分钱来资助大学生,如果今后将“生意”拓展到同济大学所有校区,资助人数将达到100名。' t0 D' b# @/ P! t
"垃圾王"的雄心 要做上海废品回收老大 o8 k+ w0 ]9 S( \% b
高志军虽然现在手下只有5个工作人员,他却有雄心建立完整的产业链,做上海"废品回收"的龙头老大。
+ u( i9 E1 F7 H 记者了解到,目前他的业务只是将校内的各种可再次利用的垃圾进行回收,进行分类,再销售给相关企业,同时自己进行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处理。尽管起步低,但并不妨碍他对远大前景的向往。他表示,同济大学在环保技术方面的学科优势是他"野心"的基础,他说,同济大学正和沪上某高校进行电子拆卸项目的研究,如果有这些技术做后盾,他对于将来的底气就更足了。□晨报记者戴越庭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