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沙大学生网 发表于 2009-5-7 19:24:51

杭州网络管理条例身陷网民“口水” 法制办:回应尚需时间

<p align="center"><img alt="" src="http://www.zjol.com.cn/pic/0/02/91/45/2914578_999639.jpg" /></p><br />



<p align="center">漫画 赵舒静 </p><br />



<p>   



5月1日,《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正式施行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尽管是一部杭州地方性法规,但作为电子商务之都,且是全国地市级城市中首个启动的地方网络立法,该法规的实施,在全国的网络论坛上引起争议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争议焦点,是论坛发帖实名制。条例目的是制止网络谩骂、诽谤,但讽刺的是,这样一部条例刚出台,却在网上遭遇一片“口水”,有的网民甚至是“通过暗示、影射等方式”,对立法者进行讽刺、谩骂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<strong>网民“口水”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<strong>    论坛发帖要实名制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    根据《条例》第19条规定:提供电子公告、网络游戏和其他即时通信服务的,具有用户注册信息和发布信息审核功能,并如实登记向其申请开设上述服务的用户的有效身份证明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条例对所谓电子公告服务予以明确:指在互联网上以论坛、聊天室、留言板、博客等交互形式为上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条件的行为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网友们对《条例》第19条的理解,很直白。即,今后上论坛发帖要实名制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《条例》还对不得利用网络制作、发布、传播的内容进行细化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也就是说,禁止网友们鼓动公众恶意评论他人、公开发布他人隐私或者通过暗示、影射等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、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等信息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<strong>“只能给坏人们赞美了”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    “凭什么我去上网,我的上网信息要被他们记录。”很多网友都不解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网民“鱼缸中的鲨鱼”在“2U凌云天下”的网站上,转载了名为《杭州上网新规定将制定,网民想说话只争朝夕!》的帖子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发帖者特别强调发帖时间:2009年4月26日,以此表明言论当时仍“充分自由”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“虚拟世界搞什么实名制?”一位江苏手机用户认为,由于害怕言语“出格”,网络上以后谁也不敢说真心话了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另一位四川网友讽刺地说,“只能给坏人们说赞美的语言了。怕怕怕。”   </p><br />



<p>    <strong>“实名评论,有人报复,谁管”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    不仅不敢说话,很多网友担心资料泄露,从而遭报复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新浪网上,一则名为《欧木华:论坛实名制的条件是否成熟》的帖子,受到关注,34位网民跟帖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IP地址为114.241.165.*的网友说,大家担心论坛实名制后,个人资料会被无良网站泄露,隐私得不到保密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宁夏一网民说,“实名评论,谁敢呀,到处是打击报复,有人报复,谁管?”</p><br />



<p>   打开中华网、凤凰网、人民网等知名网页,网友的担心和质疑到处存在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天涯论坛上,甚至有网友“wlj196138”提到,在网络参政议政、网络监督、网络举报初显成效的关键时刻,出台这样的规定有欠妥当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而对这一条例的评价帖子中,有不少网民言语出格,有的甚至将此事上升到对政府部门的讽刺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<strong> 网站调查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<strong>    杭州政府网站尚不需实名登记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    昨天上午,记者进入杭州某知名论坛。该网站新注册用户名,15秒搞定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点击右上角的“申请入住”,填好用户名、登陆密码、确认密码、电子信箱、所在地区、性别、生日,勾选好“服务条款和隐私保护政策”,即可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无需登记真实姓名、身份证号码等个人有效信息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“网站在等通知。”对于为何没有实名制,该网站品牌战略部周小姐表示,具体措施还没明朗化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杭州政府门户网站,至今也未全部实行实名登记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中国杭州政府网网站负责人刘汉武说,为及时反馈市民建议,网站在市民邮箱注册时,不得不用实名登记。但也可不用真实信息,直接用个马甲(假名),注册后进论坛。稍后,记者试了试,同样可以穿“马甲”,通过市长信箱给市长写信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与此同时,中国博客网、杭州搜房网、杭州非凡网等一系列杭州知名网站,情况也几乎相同,注册无需真实信息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<strong>网站进行“实名”核实 存难度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    “网站现在不是全部实名制。”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德良说,《条例》的出台,公司已在研究,逐步按规定推行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“核实网友信息准确性,很难。”他坦言,如果真要核实,需与公安部门联网,否则难保假信息存在。“当然,我们也会研发一些安全措施,保证网友登记信息不会泄露。”</p><br />



<p>    “像一些论坛,可能会难一些。”阿里巴巴网站B2B公关总监韩伟说,阿里巴巴网站提供的电子商务,属于企业对企业型的,目前要求相应会员实名登记,登记信息包括企业的纳税情况、是否工商年检等。这些信息的真实性,由第三方认证确保真实性。电子商务网站有生意驱使,会员的信息保密工作肯定好。而论坛中的自由度更大,也无所谓是否有诚信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<strong>“恶意评论”界线不明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    对《条例》提及的“恶意评论”、“散布谣言”,如何辨别?</p><br />



<p>    19楼网站周小姐表示,“网络公共空间,很难去管理。如果言论危害性不大,或无人知晓,网站不会怎样,除非有严重后果的言论,或网友投诉或者引起法律诉讼,网站会去核实,进行删帖和其他处理。”</p><br />



<p>    <strong>律师说法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<strong>    正方: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<strong>   网络违法有法可依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“网络‘人肉搜索’,把相关人的电话、地址及家人信息统统摆上网络。这种做法,其实就是侵犯事件当事人的个人隐私。”浙江大学法学院法律系教授方立新表示,当事人可能存在违背道德或违法行为,但他与家人仍有隐私权。网友在捍卫自己言论自由时,也是在侵犯他人隐私权,需要有部门来监管、制止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他表示,《条例》尽管要用实名,并非在论坛中显实名,论坛中仍显网名,实名在服务器中。有需要时,才会调取。在这个规范的过程中,或许会让一些想匿名发表观点的网友有不便,但总体方向是好的,也是公平的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律师袁施敏,也同意方立新的观点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他说,这部条例内容,并没创新或违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》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。相反,把国家法律法规中粗显的条例予以明确。</p><br />



<p><strong>反方: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<strong>    不符合目前网络环境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    黄伟源律师,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网络部主任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他认为:“《条例》比较超前,但跟目前网络环境不配套,”他说,实施中《条例》如不细化,网友能钻的漏洞不少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像第3条提到:杭州市行政区域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与管理活动,适用本条例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黄伟源就提出,“信息网络安全保护与管理”是什么概念,很难界定,“有的网站服务器在杭州,但主办人不在杭州;或者网站服务器不在杭州,但人在杭州。”</p><br />



<p>    “除非配备一个实施细则,不然,用虚假的身份证去登记,出了问题反而查到错误的发布者信息。”对于论坛实名的做法,他认为,跟眼下杭州的网络环境不太符合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他认为,按照现有做法,根据IP地址同样能查到发布地址,具有同等效力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<strong>政府态度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<strong>    警方:已关注,仍在沟通中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    截至昨日,《条例》已实施6天。对于新条例实施后,对杭州区域内发生的网络违法行为的执法情况,杭州市公安局网监分局尚未公开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昨天,记者电话沟通联系采访时,杭州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对于网友提出的质疑,他们已关注到,有些说法存在片面性。不过,他们还是会带着这些问题,与杭州市人大、杭州市法制办等相关立法单位沟通、说明,最终将对外释疑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<strong>法制办:如果要回答,等段时间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    要规避目前论坛实名等措施可能引出的漏洞,杭州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吴声华表示,“这要通过中央立法才能解决。这些问题都是很前沿的,如果要回答,也要等段时间。”</p><br />



<p>    <strong>■链接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<strong>    网络实名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<strong>    抑制网络暴力不明显</strong></p><br />



<p>    2002年,韩国政府开始推行网络实名制。允许网民在通过身份验证后,用代号等替代自己的真实姓名在网上发布信息,既保护了隐私权,也确保发帖人对自己的发言负责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据统计,韩国实名制适用对象中,平均每天点击次数在10万次以上的媒体网站和门户网站共212个,正实行留言板实名制的媒体网站和门户网站共有37个。</p><br />



<p>    不过,根据韩国学者的研究和政府部门观察,网络实名制抑制网络暴力的效果并不明显。</p><br />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杭州网络管理条例身陷网民“口水” 法制办:回应尚需时间